走進位於新店寶中路上唯一一棟辦公大樓,除了少數的樓層之外,其餘全是104人力銀行的辦公室,若不詢問還會以為整棟大樓已經被104買下來了。「剛創業的時候只在七樓,
QT電子自由國度試玩
後來才逐漸擴張到其他樓層,」104人力銀行創辦人楊基寬笑著說。
104人力銀行成立於一九九六年二月,上個月剛滿十歲,同時以九十五元掛牌上市,才不到一個月,就已經漲破兩百元大關,去年稅後盈餘高達兩億九千萬元。觀察104的歷史,從一開始的默默無名,逐漸成為人力銀行領先品牌,近年來更加經營腳步,先後成立創業加盟網、人才派遣中心、家教網、專案外包網等新事業,
RSG電子
朝全方位人資顧問的目標邁進。104未來的方向在哪?104的成功,對於臺灣的網路產業(尤其是人力銀行)有什麼指標性的意義?以下是《數位時代雙週》和楊基寬的專訪內容:
EPS的管理哲學
Q:先請你談談104的文化和經營的風格。
A:如果要一言以蔽之,104的經營方式就是EPS。這個EPS不是我們一般指的每股營餘,而是「Existing Problem Solution」,
捕魚大滿貫
也就是說,104的策略或是業務發展,都是以使用者(包含求職者或是公司)的角度出發,我們利用使用者的回應來萃取出104該做什麼事情。以內部而言,EPS轉換的管理語言就是「你要解決什麼問題」以及「解決的方案是什麼」。有了解決方案之後,我們設法再加一個「P」,
ATG電子試玩
也就是標準作業流程SOP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),將解決問題的方式模組化。
Q:從你一開始創立104,就已經設定這樣的管理方式了嗎?
A:與其說是設定,倒不如說是將自己創業理念內化的結果。老實說,成立之初我甚至沒有去調查網路上是否已經出現人力銀行的服務。我認為先創一個遠景,之後才來比對修正,這樣你的存在就比較有「心意」,若是看著別人依樣畫葫蘆,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了。當初的想法就是104是為上班族存在的,我們想要解決工作者的問題。
Q:現在104的業務這麼繁雜,你怎麼定位104?在這個產業,你認為什麼樣服務最有潛力?
A:整體而言,我覺得只要是能幫工作者找到方向的,都是有潛力的。對於104而言,求職求才的媒合是最低層次的工作,那只是單純的滿足「職場生理需求」,之後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是滿足工作者的「心理需求,也因此104才會說要幫你「找方向」。
簡單來說,我們立志成為「生涯職能顧問」,以職涯的角度來談服務,而不是以工作的角度來談服務。至於企業端,我們希望能做到公司將人力資源的所有大小事,從招募、選才、徵信到訓練,都交給104來負責。
過去十年,坦白說我們進行的只是一種「義務教育」,教導大家利用網路來找工作。其實104未來真正的對象是現在的國中生或高中生,他們是完全數位化的時代,因此未來五到十年,
金旺線上娛樂
104潛力才會完全爆發出來,我們希望把104變成像Google或是雅虎,只要和工作相關的心理服務,像是競爭力檢驗、職場性向測驗等,就會直接想到104。
華人的人力資源品牌
Q:104的上市,你認為對於臺灣網路產業的意義為何? 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?
A:104成功上市給了臺灣網路業界一個重要的訊息:只要你對人的影響力夠大,
富遊娛樂城不出金
市場給你的認可程度,不會輸給製造有形產品的公司。這個前提是,你的服務必須是以人為本的,而不是圍繞著電子商務打轉。如果網路業者以電子商務為出發點,那就會受到地域性的限制,很快就會掉進臺灣消費市場不夠大的宿命論之中,有了地域性的限制,市場就只能容納一定數量的業者,格局就做不起來。
我的另一個體會是,不管處在什麼產業,網路業者一定要試著建立一套標準。以104為例,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套「華人招募標準」,市場上還沒有這樣的東西,但104有機會可以做到。網路本身就是世界性的東西,以建立標準的角度來思考,就不會掉進地區限制的回圈之中。
Q:104四月就要到上海設立據點,可否談談到中國發展的動機?會如何切入中國的就業市場?
A:到中國當然是商業上的考量,這是毋庸置疑。但在市場的企圖背後,驅使我的動力其實是一種使命感。全世界的華人正在興起,但是居然沒有一個專屬華人的人力資源品牌,這是不對的。從時間點來看,104正好有機會可以做到,甚至可以影響兩岸三地職場生態的未來,因此是非去不可。另外,臺灣的上班族對於要如何應付中國就業人口的競爭壓力,基本上是一無所知的,以一個臺灣業者的角度,104想要幫助臺灣的工作者處理這個問題,甚至讓臺灣的工作者能夠到中國去發揮影響力。
至於如何切入,104會直接以專業國際人資品牌的定位進入市場。有了在臺灣經驗的know how,104不需要去和其他業者搶食人力銀行的紅海市場,會直接提供附加價值較高的心理需求服務。基本的求職求才服務將不是我們在中國的經營核心,這部份甚至可能外包給其他的公司去執行。
Box 104人力銀行 Profile
董事長:楊基寬
總經理:陳志揚
資本額:3.38億臺幣
收入比重: 廣告收入89%,其他業務收入11%
2005年稅後純益:2.9億臺幣
每股盈餘:
2001 9.48
2002 6.95
2003 11.19
2004 10.68
2005 9.69
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,